摘要:八仙的来历,其中有几位,史有其人、书有记载,但其成仙之道,云游之迹,大多靠戏曲与民间传说来描绘,与其说是历史人物,不如说是文学艺术的典型。
八仙的造型,全依赖于舞台的形象,由舞台走向民间以后,再经民间艺人用雕塑、剪纸、刺绣等种种手段加以夸张,遂使得个个性格鲜明,人人印在心中…
|
八仙的来历,其中有几位,史有其人、书有记载,但其成仙之道,云游之迹,大多靠戏曲与民间传说来描绘,与其说是历史人物,不如说是文学艺术的典型。
八仙的造型,全依赖于舞台的形象,由舞台走向民间以后,再经民间艺人用雕塑、剪纸、刺绣等种种手段加以夸张,遂使得个个性格鲜明,人人印在心中,好像熟人、朋友一般,真个是终身难忘。
铁拐李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其名甚多,有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李玄、李岳、李元中等。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明之神魔小说(上)》中介绍《上洞八仙传》时说:“传言铁拐(姓李名玄)得道……。”所取的是“姓李名玄”之说。他出生于何朝何代,也是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历史上实无其人,相貌与行迹都自传说中来。
据传,某日李玄在山中忽然想到“自用师心,终非实际;管窥蠢测,终乏大观。”终又记起,道教祖师、人称老君的李耳,与自己同姓同宗,正宜“倾心师事,任性修真”。于是柬装登程往华山寻师。一路上披星戴月,宿水飨风,全不觉得辛苦!反倒玩景适情,赋诗歌吟。到得华山,更觉那山果然奇妙,松柏交翠,云烟掠地,霞莺同飞,至晚又是家炊晚烟,山印新月,把道家的出世心境融在山光林影之中,从而更衬出当时李玄的英俊与潇洒。
及至见到老君及与老君同住华山的宛丘先生,听了老君的宏论“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道无所,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毋劳尔形,毋播尔精,毋狎尔性,息虑营营,乃可长生。”心花顿开,尘心冰释。接着又听到宛丘的指示:“汝名在仙籍,执此操修,不日可到,何必多求。”复归岩穴深林之后,深会老子之旨,熟思宛丘之语,运道益坚,用力益切。果然不久即能出阴神,四方清逸。虽在深林,并不寂寞,闻名而来的人不绝,求做徒弟的人很多。若将修道比仕途,李玄此时可说是春风得意,或者用时髦的话说,他是一位事业上的成功者。
精神到这一层,李玄不断有新的觉悟,一天,登高山绝顶,见苍鹰盘旋空中,心有所动:“奈何世人营营逐逐,争蜗角虚名,觅蝇头微利,自驱陷阱,至死方悔,岂不出此鹰之下乎?吾益有以儆矣。”即兴口占言志之诗:“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仍冈,何必恋尘埃。”只这“何必恋尘埃”,明明是一处伏笔。
就在李玄望鹰吟诗之际,老君与宛丘跨鹤而来,老子当场发了一通议论:“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游心欲淡,浩气欲养,与物自然无私焉。”之后相约十日后神驰共游西域诸国。
十日之后,李玄嘱咐徒弟杨子守住他的魄(尸身),约定七日不返方可焚化尸体。杨子受命之后,加意防护,日夜不敢少休,岂料守到第六日,家中有人跑来告急,说他的母亲病危,专待一见。杨子在犹豫中,经不起家人的催促与力劝,终于焚化了李玄的尸身。
李玄神出华山,随老君西游乾诸兰国,历蓬莱、方丈,遍游三十六洞天,收益非浅,但挂牵着魄在深山,乃告辞欲归。此时,老君早已心中有数,笑而不作正面回答,临行为作一偈,偈曰: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
李玄按原定的七日之数回到自己修道的山中,到茅斋寻魄,毛发无存,徒弟杨子也不知去向。游魂到处无依,日夜凭空号叫,正巧遇到一个饿莩之尸倒卧山中,此时李玄猛然记起老君临别偈语:“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顿悟“此饿莩之尸即吾面目也。”于是,不再游荡,不再号叫,乃附饿莩之户而起,魁梧英俊少年,一变而为蓬其首,垢其面,袒其腹,跛其足,依紫色拐杖的乞丐模样。自此这托尸而起的李玄能够随意变化,手中的拐杖喷口水便可变成铁杖,闹得世人再也不知他的本名,只响亮地呼他为“铁拐先生”,以后更相知相亲,抛却板板的“先生”二字,径直唤做“铁拐李”。
李玄变成铁拐李后,知道徒弟杨子的母亲已死,不免反思自问:“彼守我之尸而不终者,迫于母也。彼之母死而不克送者,累于我也。我不为之起死回生,彼将终身抱恨矣!”埋怨之心立刻改变为厚重的同情,于是,手提铁拐,肩背葫芦,径至杨家,从葫芦里取出一丸异人传授的起死灵丹,救活了杨子的老母,言明了自己的身份,忽化清风而去。只此一举,铁拐李肩头多了一只葫芦,与别的仙人不同,身上携有铁拐与药葫芦两件法宝。
世人但知铁拐李离奇的身世极有趣味,觉得铁拐李的形象古怪而有鲜明的性格,少有人再往深处想英俊少年变了丑乞丐,总体来说,更美了。识得个中道理,对我等凡人会有好处,识得个中道理,也才能算是真正地认识了一个铁拐李。
钟离权
钟离权,姓钟离,名权,据称是汉代钟离子,因此民间又称之为“汉钟离”,仿佛他姓汉,名钟离。道教宣传意欲达到贵为将相不如修道成仙的效果,通过《历代神仙通鉴队《列仙全传》等书,为他编造了“将门虎子”的身世。
象一切神异人物一样,钟离权出生时便有些非凡的征兆。诞生之日,有一巨人大踏步跨入钟离母的卧室,声称自己是上古黄神氏当托生如此,言毕,“异光数丈,状若烈火”,在光火之中,钟离权来到世上。这孩儿顶圆额广,耳厚眉长,目深鼻赤,口方颊大,唇脸如丹,乳远臂长,像个三岁的孩子。更奇怪的是,六天六夜,不声,不哭,不食。到第七天,精神十足地说出两句话来:“身逐紫府,名书玉京。”当时家人于惊奇之余,未必明白这孩儿出言的深奥。如今我们从旁看书应该明白,“紫府”、“玉京”都指的是玉皇大帝的殿堂,说明他本来就是玉帝属下的神仙,那边总还是自己的归宿。乃至他长大成人,又是脸如丹涂,俊目美髦,身长八尺,堂堂伟丈夫,耀眼美男子。因为他“自幼知识轻重”,量事如秤称的一般,很得父亲器重,父亲便为他取名为“权”,“权”就是秤砣,含意大约是料事准确,明晓是非。其实编故事作宣传的人的本意,不外乎权衡人生各方面,还是做道士修炼个不死之身方为上策。
长大成人,受其兄钟离筒的举荐,作了汉朝大将,奉命与侵犯边疆的吐蕃兵作战,开始时势如破竹,用八卦阵大败蕃兵。此时被空中的铁拐李看见,他知道钟离原是上界仙子,只因掌书有过,才被谪入下界,心想:“设使钟离收其全功,必至封侯加爵,彼时沉溺太深,有误大道。不若使之战败逃回,出迷路而超仙界,岂不美哉!”说到做道,铁拐李化为一老翁,竟投蕃营献计,蕃兵连夜劫营,杀得钟离大败,只身逃入山谷。绝望之际,得一胡僧指引,进入了迥别尘凡的地方,单见得,异草奇花,兰芳桂馥,娇黄嫩绿,色夺缔罗,又只见,一派流泉,两行松柏,胡僧指为“东华先生成道处”。进入庄内,受东华先生热情款待,饮麻姑之酒,食胡麻之饭,又听东华先生借题讲道:“功名富贵,总是浮云,战争攻取,都为运气。曾见万古以来,江山有何常主,富贵有何定数?转眼异形,犹之黄粱一梦耳。若贫道行年差长,看破世情,闲居自适,远脱樊笼,虽不能人道超凡,庶几不为尘世所羁矣。将军何必苦恋功名,劳思俗虑?”一阵现身说法,使钟离权顿释虎豹争雄之心,当即请教养身秘诀。东华老人回答:“养生无他,但虚其心,实其腹足矣。”钟离权不明白这话的含义,先生进一步作了解释:“心为一身之主,论其本未,洞洞空空,原无一物;自人累于物欲,而虚者始实,必却其欲,反其原,则虚者常虚,而神在万物之表矣。腹者精之阙,究其始生,保合完固,毫无渗漏。自人得形于色,而实者始虚:必固其精,窒其欲,则实者常实,而精在不损之天。二者完全,则老者可童,少者可寿;可以身游紫府,可以名书玉册,宁曰仅仅养生己哉。”钟离闻言大悟,感叹不已,五体投地:“若非仙翁提醒迷途,几乎一生终陷尘纲!”当场拜东华先生为师,先生也不保守,即以长生秘诀,金丹火诀、青龙剑法,悉数教授于他。之后,指路给他回家。钟离回顾,人与庄房倏忽无有,叹一声:“真异人也!”其实他自己也成了异人。
回家见了厌倦官场的兄长钟离筒,二人结伴投华山修行。路上二人说话,睹物说理,也一般带了仙气哲理。见小溪涧边白鹭独立,得道的钟离权说:“岛之头何短?莺之颈何长,欲断彼而续此,其可得乎?吾以为天下之事,其不可短长者固多也。吾人诚能识破机关,至道即在目前,天地皆吾掌握。但世人情欲难割,所以大道不达也。”
说话间遇到了连伤数人的恶虎,那虎依负南山之嵎而立,白额金睛,咬牙咆哮,逐虎之人,大半惊倒在地。钟离权用青龙剑法,持剑在手,大喝一声,望嵎掷去,恶虎应声鲜血淋漓坠于山下。到这地步钟离权文可讲道,武能斩虎,神仙的形象可称完美,以后升仙就是料中之事了。
钟离权成仙后,被玉帝封为“太极左宫真人”,此后或隐或现,历魏到晋,又做了边关大将。这位三军统帅赶当时放浪形骸的时髦,作古怪的打扮:“丫头(头上梳两个大丫譬)袒腹(露着大肚皮),手摇棕扇自若,赤面伟体,龙睛虬髦。”结果又当了一次败将,从此才死心塌地跑到终南山去隐居,再也无心做什么将军。
钟离权在道教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元朝时,全真道就奉其为“北五祖”之一。
吕洞宾
“八仙”之中,传说多,名气大的,应该首推吕洞宾。有人猜测,“八仙”群体很可能是以吕洞宾为核心形成的。记载吕洞宾传说故事的书,从前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度铁拐李》、《吕洞宾度城南柳》、《吕洞宾桃柳升仙梦》、《吕洞宾花月神仙会》、《吕洞宾戏白牡丹》、《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吕祖全传》种种,戏剧、曲艺、民间口头流传故事,说唱吕洞宾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
很多人都认为历史上实有吕洞宾其人,字伯玉,又名绍先,出家后改名为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他是晚唐关西河中府承乐县人。承乐县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乐县,县内的万寿宫传说为他故居的旧址。
传说他是度化钟离权的东华真人的后身。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已时生。他的母亲怀着他时,便有异香满室、天乐并奏、白鹤自天而降飞入帐中的吉兆。他出生以后,金形玉质,道骨仙风,鹤顶猿背,虎体龙腮,凤眼朝天,双眉入鬓,身长八尺二寸,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有一点黑子,足下纹起如龟。自幼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出口成章。长大成人,顶华阳巾,着黄衫袍,系青带子,模样恁样文静。还在襁褓之时,就有异人相之做出定评:“此儿骨相非凡,自是风尘外物,他时遇钟离、采和,牢心记取。”后来游庐山,遇大龙真人,传授遁剑祛魔,但在仕途上并不顺风,两举进士不第,年纪已到六十四岁。人一潦倒,便容易接受出世的思想,他在长安酒肆遇见钟离权,看了他题在粉壁上的三首诗,既惊讶其状貌奇古,又服其诗意飘逸,作揖问姓名,表示了敬慕之意。遂向钟离先生求度世之术。钟离觉得他“骨肉尚未完全”,设下十道难关来试验他。
钟离权又传授了洞宾所要求的成仙真秘诀。以后吕洞宾又得火龙真人传授剑法。从此开始了仙游的活动。他在淮水降伏蚊精之后,又有南下岳阳的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吕洞宾集“剑仙”、“酒仙”、“色仙”、诗仙"于一身,放浪形骸的神仙。同时,他又是一位诗人,有几百首诗词传世。
张果老
张果老,本叫张果,以其长寿过百岁,世称张果老,历史上或者真有姓张名果的道士,但有关他的记载,神乎乎的,也都带着传说的色彩。
道教宣传上,说他是混沌以来的白蝙蝠,因受天地之气,得日月之精,历岁久远,化而为人。后隐于恒州中条山,接受铁拐李等仙论道说法,往来汾晋之间,长生不老。许多年过古稀的人回忆,童年时见他,他就自称有好几百岁了。每常骑一头白色驴子,倒骑赶路,日行数百里。休息时,就把驴子折叠起来,叠起,就只有一两层纸那么厚,藏在巾箱中,不见了踪迹。想要骑驴,取出那纸,喷一口水,又变成了驴子。
张果神术迷人,但其出身来历却始终是一个谜,玄宗一心要探个究竟。他先召京城中一个叫“夜光眼”的人进宫,此人平时善观神鬼百怪。玄宗故意命张果在自己身旁,想要“夜光眼”看破他的机关。“夜光眼”看了半天,倒问:“不知皇上要我观察的张果他在哪里?”接着又召来一个精通占卡的人,名叫邢和蹼。此人从前为人家算命,不用指姓名籍贯,自摆算筹就可以很快说出问卜人的姓名、来历、善恶寿夭、穷通祸福,并且前后为数千人算命,无不灵验如神。玄宗请他进宫排开算筹为张果算命,运筹良久,越算越糊涂,最终连张果的岁数也算不出,更无论其他。
张果的事迹玄玄乎乎,但他在民间传说中,倒骑毛驴一老汉,反能给人以可亲的印象,有为之图形,有人在画像图上题诗,那诗,初读时,貌似打油,细品,则既含道家仙气,又带人生哲理,雅俗共赏,远非时髦诗人的莫明其妙之大作可比。
韩湘子
据说,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生有仙骨,素性不凡,厌烦华丽,喜欢恬淡,佳人美女,全不动心,美酒佳肴,不能溺其志。他所热心的是道家的修炼之法、黄白之术。
有一天,湘子外出访师,恰巧遇见吕洞宾和钟离权,便弃家随二人学道去了。后来到了一处地方,见仙桃红熟,他爬上树摘桃,桃枝断折,湘子坠地,身死而尸解,这便成了神仙。
湘子成仙后,欲度韩愈,知道韩愈历来不信道,便先用法术打动他。那年正遇大旱,皇帝命韩愈到南坛祈雨雪,祈祷好久,并无雨雪降落,眼看就要罢官。这时,韩湘子变成一位道士,当街立出招牌:“出卖雨雪”。有人报告韩愈,韩愈便请他来祈祷。道士登坛作法,不一会,天降大雪,韩愈还不信服,问道士说:“这雪是你求下的,还是我求下的?”道士干脆回答:“我求下的。”韩愈逼问:“有何凭据?”道士说:“平地雪厚三尺。”韩愈立即着人测量,果然雪厚三尺,心里这才有些服气。
却说唐宪宗本性好佛,有一回西番派和尚送来佛骨,宪宗意欲将佛骨迎进宫,诸臣皆不敢说个“不”字,独有韩愈上表苦谏,斥佛为异端不祥之兆。宪宗大怒,将韩愈贬往南国潮州,限日起行。行不数日,彤云四起,寒风刮来,大雪飘飘。走到一个地方。雪深数尺,马不能前,路不可认,四周更无人家。想要退回,大雪埋了来路。正在饥寒交迫之际,忽有一人冲寒开路,扫雪而来,近前看清,来人正是韩湘子。向前问韩愈:“你还记得当年花开时的诗句吗?”韩愈问:“这是什么地方?”韩湘子说:“蓝关呀。”韩愈叹息良久,说:“世事这般的有定数,我将从前的句子补成一首诗吧。”
二人收拾住进蓝关传舍,韩愈从此相信了韩湘子的预言并非无据。夜间二人议论往来之事,修真之道,韩愈心悦而诚服。韩湘子再次作了预言:“公不久即西归,不惟无恙,并将复用于朝。”韩愈问再次相见的日期,韩湘子含糊其辞。据说最终韩湘子度韩愈成仙而去。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仙。《东游记》说她是广州增城县何素女,生下来时头顶有六根长毫。
有一天,在溪边遇到铁拐李、蓝采和,授她以仙诀。从此又常往来于山谷中,其行如飞,朝去而暮回,回家时常带些山果给母亲。母亲问她的行踪,只说往名山仙境,与女仙论道。渐渐长大以后,言论异乎寻常。
武则天闻其特异非常,遣使召她进京。将到京师,忽然不见,四下寻找,踪影全无。
到景龙年间,铁拐李引导,大白天里升仙而去。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有人在麻姑坛见她站在五色云中。大历年间,又有人见她在广州小石楼,刺史高皇现场目击,还曾把这事上报朝廷。
另有一说是:何仙姑原名何秀姑,生于武则天朝某年二月初七。父亲开豆腐坊,她自幼做父亲的帮手。十三四岁时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乡亲们为她盖了一座小楼,要她住在那里,人们常来这里请她算命。渐渐地,何秀姑的名字变成了何仙姑。
对于何仙姑的籍贯出身,历来说法甚多,有的说她本来姓赵名荷,后来误“荷”为“何”,以名为姓,成了“何仙姑”,有的说她幼年遇仙人,吃了仙桃,从此不食人间烟火;有的说她本名二娘,以织布为生,自修得道。开元间皇帝派使者接她进京,因使者途中存心调戏她,所以她中途隐去。还有的说她生在宋代,从小善言人祸福,因而被称为“仙姑”。
关于她的故乡,除广东增城说之外,还有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多种说法。说法的不一,大概是因为历史上本无此人。人物从传说中来,传说在流传上染上各种地方色彩,久而久之便成了“当地人”。山东崂山传说何仙姑是山村中人,因为村中姊妹取药治病成仙,山中还有仙姑洞、梳洗楼等“遗迹”。
蓝采和
多数人认为蓝采和的籍贯和真实姓名不可考,蓝,并不是他的姓,采和也不是他的名,只因他唱歌时多以“踏踏歌,蓝采和”,便称他为蓝采和。有人说他是南宋隐士陈陶。元代杂剧《汉钟离度脱蓝采和》中说,蓝采和是他的艺名,原名叫许坚。许坚,历史上实有其人,《全唐诗》收录过他的诗作,若借此一说,蓝采和应是唐朝人。
关于蓝来和的形象与活动,起定型作用的是南唐沈汾在《续仙传》中的一番描写,这描写在《东游记》中被通俗化了。只是《东游记》的作者又给他定了一个“赤脚大仙”的前身。
蓝采和者,乃赤脚大仙之降生也。身虽为人,不昧本性,放荡不羁,玩游一世。常衣破蓝衫大带,墨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脚跣足。夏则加絮衫内,暴烈日中而不汗,冬则单衣而玩雪,耳口鼻气出如。每于城市乞钱,手持大拍板长三尺余,醉而踏歌,老幼皆随观之。似狂非狂,歌则随口而作,皆有神仙意,人莫之测。得钱则用绳缚之行,或散去亦不之顾;见其钱或赠贫者,或典酒家。周游天下。人有自儿童时见之,及白发之时复见之,其头貌如故,衣履如故。后遇铁拐,相与讲道。一日,于濠粱酒楼上饮酒,闻空中有笙萧之音,忽然乘白鹤而丰,落下衣衫靴带,相移冉冉而去。人视其服,及玉也。旋亦皆失去。后复每每见之。
曹国舅
《宋仙列传》、《神仙通鉴》等书说曹国舅是宋代仁宗皇帝之后,曹皇后的长弟,叫曹景休。《东游记》则将其名作曹友。但无论曹景休或是曹友,史书上都不见有记载。
宋仁宗赵祯,实有曹皇后,其弟名曹佾,字公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济阳郡王,七十二岁寿终。曹佾是个能够明哲保身的人物,他保身的诀窍是,一出朝门,从不谈国事,宋神宗对他的评价是:“曹王虽用近亲贵,而端拱寡过,真纯臣也!”但他绝无成仙之事。清代学者赵翼在《除余丛考》卷三十四中指出:
曹国舅,相传为曹太后之弟。按《宋史》慈圣光献太后(按:即曹太后)弟曹佾,年七十二卒,未尝有成仙之事。此外又另无国戚而学仙者,则亦传闻之妄也。
传说曹国舅成仙有两种。
一说:
曹国舅是宋太后的弟弟,他有一个弟弟名叫曹二。这曹二依恃皇威的地位,无恶不作,强占田地,夺人妻女,结交些不法小人,进进出出,曹国舅很看不下去,好言劝慰不听,就用惩罚的手段管束他,兄弟俩因此结下仇怨。曹国舅说:“天下之理,积善者昌,积恶者亡,这是不可更改的真理。我们曹家过去积了阴功才有今天的富贵。如今我的弟弟积恶到了极点,就算逃得了官家的典刑,也逃不了暗中运行的天祸。一旦大祸到来,家破身亡,到那时逃也逃不脱了,我为之羞辱,也为之害怕。”于是,散尽家财,救济穷人,再也不管弟弟的事了。然后,辞家别友,换一身道服,进入深山,修心炼性去了。
另一说:
明代无名氏撰《龙图神断公案》卷七《狮儿巷》载:曹国舅是宋仁宗的大国舅。当时有广东潮阳县秀才袁文正,携妻张氏往京城赴试。二国舅贪恋张氏姿色,假意邀袁氏夫妇入府,绞死袁生,逼张氏为妾,张氏不从,被幽禁于深房。
袁生冤魂投诉包公,包公准究。大国舅闻讯,怕事情暴露被包公严办,告诉二国舅,务必置张氏于死地,以绝后患。二国舅将张氏投入井中。太白金星化成一位老人引张氏逃出曹府。
张氏途中遇见大国舅,误认为是包公,向前投呈诉冤。大国舅览呈,吃惊非小,以冲道的罪名,用铁鞭打死了张氏,弃尸僻巷。
张氏苏醒过来,投包公处诉冤。包公问明真情设下计策。
包公诈称有病,骗大国舅进府探病。大国舅来到之后,包公要张氏当场诉冤,将大国舅长伽囚起。又作假书骗二国舅进府,再要张氏当场诉冤,之后将二国舅打入牢中。
曹皇后和仁宗皇帝亲来劝释,包公不从,并当即将二国舅押赴刑场处决。
仁宗颁诏大赦天下罪犯,包公领诏,只好开长枷释放大国舅。
大国舅获释,死里逃生,有所觉悟,遂入山修行。
曹国舅成仙的过程十分简单。传说他在修道的山中遇到了钟离权和吕洞宾,二人问他:“听说你在修养,你修养的是什么呢?”曹国舅答:“养道。”“道在哪里呢?”曹国舅以手指天。二位又问:“天在何处?”曹国舅用手指指自己的心口窝。二位神仙笑着说:“心就是天,天就是道。你亲见了本来面目啦!”便教他以还真秘术,引他入了仙班。
在人们心目中和戏剧演出中,曹国舅不是葛巾野服道家隐士的打扮,而是身着大红官服,头戴乌纱帽,脸上涂着豆腐块,与丑角县官一般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