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日发生的重大事件:
摘要:2024年5月2日(农历2024年3月24日),新能源车会辐射致癌?江苏疾控辟谣!真相究竟如何?。
辟谣:开新能源车辐射致癌?真相来了!。
北京时间2024年5月2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4月29日晚上19:30发布通报,内容如…
|
2024年5月2日(农历2024年3月24日),新能源车会辐射致癌?江苏疾控辟谣!真相究竟如何?。
辟谣:开新能源车辐射致癌?真相来了!。
北京时间2024年5月2日,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4月29日晚上19:30发布通报,内容如下:
开新能源车辐射致癌?真相来了!
之前网上有热议,开电车一年腿毛掉光了,头发稀少了,人老得快了、辐射会不会致癌……驾驶新能源汽车会致癌吗?
先说结论:该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新能源汽车确实有辐射,但其辐射量在安全范围内。
国家对电磁辐射有严格的限值要求,任何车辆在上市前都要进行“emc测试”,即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和抗干扰能力的综合评定。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磁场辐射安全标准限值定为100μt,电场辐射安全标准为5000v/m,而新能源汽车前排磁场辐射一般为0.8-1.0μt,后排为0.3-0.5μt,车内各部分的电场辐射小于5v/m。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测试,完全可以保证车上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水平在国家标准之内。
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趋势,关于其安全性尤其是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担忧是:驾驶新能源汽车是否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厘清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以及哪种辐射与致癌有关。
电磁辐射vs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是一种涵盖广泛频率范围的能量传播方式,从低频的无线电波到高频的x射线和γ射线均在其列。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机和电池系统所涉及的电磁辐射,主要集中在较低频率段,如用于充电或驱动车辆的电磁场。这些电磁波以波动形式传播,无需依赖介质,如空气或水。
来源:维基百科
电离辐射则是指具有极高能量,足以使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剥离并形成离子的辐射类型。它源自某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如钴-60和铯-137等,常见于核反应堆、核试验或特定医疗设备。
两者的区别:
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的核心差异在于能量水平及与生物组织的交互方式。电离辐射因其高能量特性,可以直接与生物分子作用,导致细胞损伤,进而可能诱发癌症。
相反,电磁辐射的能量水平通常远低于引发此类细胞损伤所需的阈值。
在理解了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辐射及其与潜在健康风险的关系后,我们接下来将深入剖析其电磁辐射的来源,并与日常生活中其他常见家用电器的辐射水平进行对比。
电磁辐射来源
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辐射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电池系统: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池会产生电磁辐射,这是由于内部化学反应而非外部电磁场的作用。因此,电池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电磁辐射的主要源头之一。
2.电动机:电动汽车的电动机也会产生一定量的电磁辐射,主要源于内部电流流动产生的磁场,频率一般较低。
3.电控系统:电控系统内的电子元件和线路工作时也会产生电磁辐射,源自电子元件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场。
与其他家用电器的比较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辐射水平,我们将其与一些常见家用电器进行比较:
电视机、电脑、打印机、吹风机等工作频率50hz的家电:这些电器的电磁环境辐射限值通常在4000v/m左右,远高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场辐射水平。
手机、微波炉:工作在2.4ghz左右的频段,电磁环境辐射限值约为12v/m,亦高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场辐射水平。
台灯:台灯的电场辐射水平大约为580v/m,随距离衰减,仍高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场辐射水平。
通过上述对比可见,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辐射水平显著低于众多家用电器,并且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
驾驶新能源汽车的风险
综上所述,驾驶新能源汽车并不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电动汽车所释放的电磁辐射强度处于安全范围内,对驾驶者健康并无重大威胁。对于辐射问题,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监管和管理,以保障公众的安全与健康。
结论与建议
为了消除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辐射的过度担忧,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科普宣传与教育:提升公众对电磁辐射的科学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与误解。
2.强化监管与检测:政府及相关机构应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辐射的监管与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与规定。
3.消费者选购指南: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应选择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品牌与型号,以确保自身健康与安全。
通过实施上述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与管理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辐射问题,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供稿:职防所
(江苏疾控公众号)
事件起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