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31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第32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原“多国仪器仪表展”)于四川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10余个国家的400多家企业以及20000多位专业观众参展。各参展企业同台展示自动化仪表及系统、过程分析、传感器、专用仪器仪表、数…
|
7月31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第32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原“多国仪器仪表展”)于四川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10余个国家的400多家企业以及20000多位专业观众参展。各参展企业同台展示自动化仪表及系统、过程分析、传感器、专用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解决方案,盛况空前。
据悉,国内知名的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制造商龙头、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汉威科技集团设置主展位(A区A3018)、传感器展位(A区A3076)两大展区,携多系列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物联网智能硬件终端等产品,以及多领域综合解决方案惊艳亮相。
展会首日,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产业大会主会场举行《蓉城对话:数智深化、重塑制造》圆桌论坛,多位行业专家受邀作为对话嘉宾,共同围绕“数智化如何推动产业模式变革?带来哪些机遇?”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汉威科技集团董事长任红军表示,一方面,汉威一直在推动内部数字化转型,通过更多的计算机仿真等技术进行传感器、仪器仪表的产品设计、产线设计,提升自身产品的设计效率、效果与品质。而这些企业自身数字化的经验数据,可以被沉淀下来,并有效地赋能给同行业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汉威部署的从传感器到仪表,再到物联网的生态系统,互联互通且具有AI自主学习能力,当这个系统被运用到下游燃气、水务、工业安全等各行业中小企业时,就能将系统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赋能到这些企业的运营管理之中。
展会期间,汉威科技集团推出的五大新品备受关注,包括高精度硅谐振式压力传感器、半导体晶圆工厂气体检测仪、激光甲烷传感器(工业型)、激光甲烷传感器(家用型)、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系统。据了解,这些产品的综合性能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已在相关领域落地应用。其中,激光甲烷传感器(工业型)还荣获“十佳新品”荣誉称号。据悉,该产品采用先进的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激光器、探测器及光学腔体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气体泄漏检测领域。
传感器是智能仪器仪表的核心元件,是各行业实现物联感知的基石。据了解,近年来汉威科技集团加快布局传感器领域,不断开拓新品类,本次的传感器展示区就汇集了激光TDLAS、红外NDIR、红外热成像等光学传感器,半导体、电化学、超声波、柔弹性、MEMS、压力、流量、振动、倾角、IMU、温度传感器等一系列先进产品及方案,涉及工业安全、设备健康管理、汽车、家电、医疗、航天、智能穿戴、人机交互等领域。其中,工业安全系列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和流量计系列,设备健康管理系列,铂电阻系列温度传感器及测温芯片,城乡地质灾害传感监测系列,人机交互智能手套等柔弹性传感器系列,电容介电检测传感芯片等传感器产品吸引了许多参展观众的关注目光。大会期间,汉威科技集团“高精度智能化激光气体检测关键技术级应用”项目、“高可靠界面稳定电化学气体传感器”项目,分别获得2024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得到了来自行业的专业认可。
与此同时,汉威科技集团在燃气安全监测方面,重点展示了激光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激光工业可燃气体探测器、激光遥测仪、WG系列气体检测仪等产品,覆盖家庭用气安全、燃气厂站、燃气管网等场景的可燃气体泄漏监测。
在工业安全监测方面,重点展示了固定点式、线式、云台扫描式、光学成像类等“点线面体”气体探测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以及有限空间作业在线监控系统、工业火气报警控制系统等产品。其中光学成像类包含气云成像、声学成像、傅里叶成像等原理的多种气体探测产品(便携式/固定式),可以把泄漏气体的种类、浓度、方位等信息进行实时、可视化显示,广泛适用于各类工业场景的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检测。
在物联网硬件终端方面,汉威科技集团推出的AI200系列新一代通用型边缘计算网关也极具亮点。据了解,该产品具备强大的AI推理能力和边缘计算能力,可配套祥云物联-边缘计算网关管理平台,支持容器管理、APP随需部署,广泛用于智慧燃气厂站、智慧园区、MES产线等各种物联网场景。
与此同时,汉威科技集团还在城市燃气安全监测技术与仪器论坛、先进传感器与应用分场活动、锂离子电池安全与测控技术分场活动等多场技术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受到业内人士的密切关注。
据大会官方信息,第32届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将从7月31日持续至8月2日,还有多场技术论坛活动仍在进行中,值得期待。
传感器、仪器仪表是我国各行业数智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感知器件,本届展会呈现出多元化的行业动向与发展趋势,对行业自身及下游应用领域的革新升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